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5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潘興民來源=《史學月刊》1951年10月,戰后的保守黨政府成立,該黨領袖丘吉爾第二次出任首相。英帝國向英聯邦的轉型進入關鍵時期。按照丘吉爾對于英帝國和英聯邦的一貫立場,以及在野期間的抗爭,他在重新執政之后應當對工黨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做重大改變或逆轉。但在二戰后新的國際形勢下,大英帝國的衰亡已不可挽回,若恪守二戰期間的帝國政策,不僅英國的實力無法承受如此重負,而且殖民地的動蕩和反殖斗爭只會給英國自身利益造成更大的損害。從后來發生的實際情況來看,丘吉爾政府基本上認可了艾德禮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本文將探析丘吉爾戰后擔任首相期間的非殖民化立場、政策及其在英帝國向英聯邦轉型中的地位與作用。一“轉型”一詞在英文中有兩個詞的意義與之相近,即transition和transformation,其中“transition”一詞的含義為:一種狀態、階段、主題、處境的演化和變化。“transformation”一詞的含義為:以下行為、過程或事件的主體或受體:1.改變內涵或結構;2.改變外部形式或面貌;3.改變特性或條件。我國學者在對社會轉型下定義時,一般認為:社會體制在相對較短時間內發生了急劇的轉變;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轉變;社會發展出現了階段性轉變。根據歷史發展的實際情況和轉型的詞匯學定義,我們認為,英帝國向英聯邦的演變過渡,應當定性為轉型。首先,英帝國與英聯邦的性質和內涵發生變化。英帝國是英國作為宗主國對殖民地、自治領等附屬地實施殖民統治的政治實體。英國是帝國的唯一統治者和主權擁有者,全權掌控帝國事務及政策的制定與實施,而且英國與殖民地、自治領等附屬地之間存在著不平等的宗主—依附關系。英聯邦則是由英國與前附屬地形成的國家自由組成的國際組織。英聯邦雖然由英國君主任名義上的元首,但實際上完全不具備任何國家的性質。英國對其他成員國不再擁有任何形式的統治權或所有權,也不擁有任何決策方面的特權。英國與其他成員國在英聯邦內的地位完全平等。其次,英帝國與英聯邦的形式和特征發生了變化。在名稱上,英帝國/(British Empire/)與英聯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截然不同。在組成形式上,前者是一個帝國形態的國家或政治實體,后者是一個特殊類別的國際組織。在內部結構上,英帝國由主權國家英國與眾多的不享有主權的殖民地、自治領等附屬地構成,英聯邦由英國等53個享有主權的成員國構成。在功能形態上,前者是英國維系殖民統治的工具,后者是成員國平等協商處理共同關心問題的平臺。在英國政府管理事務方面,英帝國事務歸殖民部和自治領部管轄,英聯邦事務由外交與聯邦事務部負責。最后,英帝國的內部聯系紐帶涵蓋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英聯邦的內部聯系紐帶則大為弱化,主要體現在文化和經濟方面。再次,英帝國向英聯邦的轉型是一個漸進過程。這個轉型過程經歷了一個多世紀之久,可大致分為兩個階段。英聯邦初創階段/(1867~1931/):英國政府從美國獨立中汲取教訓,從1839年《達勒姆報告》開始調整帝國政策,對帝國內的移民型殖民地尋求自治的要求由鎮壓改為妥協,同意這些殖民地在條件成熟時獲得自治權,于是加拿大自治領于1867年獲準成立。此后,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愛爾蘭、紐芬蘭等也先后取得自治領地位。1926年,帝國議會通過《貝爾福報告》,對帝國內部關系做重大調整,帝國內宗主國與附屬地之間的隸屬關系不復存在,承認各自治領與英國地位平等,擁有完整的國家權力。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令》對此做了法律意義上的確認和完善,標志著英聯邦的誕生,但英帝國的主體依然存在。英聯邦完善階段(1947~1970年代):二戰導致英國國力和地位的巨大削弱,英國政府改變帝國政策,在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的壓力下,同意非移民型殖民地獨立,同時爭取這些新獨立國家留在英聯邦內,以英聯邦取代英帝國。自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宣布獨立之后,麥克米倫首相所稱的“變革之風”由南亞吹到東南亞,席卷非洲大陸,再擴及太平洋諸島和加勒比海地區。原英帝國的大部分殖民地都變為英聯邦成員國,甚至連與英帝國毫無瓜葛的莫桑比克也申請加入了英聯邦。二二戰結束之時,英國又一次成為戰勝國。在國內外聲望卓著的丘吉爾更是躊躇滿志,準備在政壇上再展宏圖。對于大英帝國,丘吉爾納入了其“三環外交”中的重要一環。顯然,捍衛風雨飄搖的殖民帝國是他的主要使命之一。但是,英國選民并沒有給丘吉爾提供這個機會。直到1951年10月,已過古稀之年的丘吉爾才率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然而,與11年前第一次擔任首相時相比,丘吉爾不再感到那么激動和興奮。10月31日,他在大選后首次向下院發表的演說中,以極為平淡的語氣說道:“本月26日夜,我接到國王要我組織政府的御旨。按照上屆政府提出的計劃,議會于今日,31日開幕。”此時此刻,丘吉爾心中明白,他所面對的國內和國際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他在二戰中竭力維護的大英帝國,在戰后第一次非殖民化浪潮的沖擊下已面目全非:南亞各殖民地已獲得獨立,與之相鄰的緬甸更是徹底了結了與英帝國的關系,拒絕按英方的條件加入英聯邦;而且,帝國其他殖民地的民族獨立運動此起彼伏、日益高漲,已成勢不可擋之勢。從表面上看,丘吉爾政府似乎要堅持原有的捍衛英帝國和英聯邦的政策,改變工黨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丘吉爾于1951年11月29日宣布了保守黨政府的對外政策目標: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是聯合和鞏固英聯邦以及原來的大英帝國的現存部分。我們的第二個目標是保持與歐洲語言“英語”國家的“兄弟關系”。第三個目標是建立聯合的歐洲,對于歐洲而言,英國是一個與之分開的、關系密切而特殊的朋友和盟國。丘吉爾清楚地意識到了形勢的變化和延續非殖民化政策的必要性,英帝國向英聯邦的轉型已不可避免。因此,他在大英帝國之前加上“原來的”/(former/)的限定詞,這絕非是口誤或出于偶然。在上一屆丘吉爾政府中任貿易和生產大臣的奧利佛·利特爾頓出任殖民大臣。他認識到保守黨不可能再沿用以往的殖民統治方法,這是因為“我們這個世紀不斷改善的通訊技術……新聞和宣傳所能迅速傳播的特性,而最重要的是所有人民正在提高的教育和識字水平”。而且,“已經失去經濟強權的5000萬島民再也不能期望以19世紀的模式統治整個世界。那個以權力和家長式統治為內涵的模式曾使我們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因此,保守黨實際上在英帝國和英聯邦政策上并無其他更為實際的選擇,只能是延續工黨的原有政策。這個立場獲得了。保守黨政府各位大臣的認同,包括以英帝國捍衛者著稱的丘吉爾首相,盡管丘吉爾仍然“在本能上對任何方式或形式的自治深惡痛絕”,反對殖民地的非殖民化。奧利弗·利特爾頓利特爾頓就任伊始,便接納了殖民部助理政務次官、非洲司司長安德魯·科恩的建議:“盡早發表一項聲明,宣布聯合政府和工黨政府所制定的有關憲政演進的總體政策將延續下去。”利特爾頓很快于11月7日向丘吉爾呈交了一份備忘錄,其中包括一份政策聲明,稱殖民政策是超越政黨界限的政策,而且得到兩大政黨的接受和執行,因此無意對此做任何更改,并陳述了兩項基本政策原則:第一,我們的全部目標是幫助殖民地在英聯邦的框架內獲得自治。為此目的,當形勢需要時,我們尋求盡快在每個地方都建立自治制度。第二,我們決心推動殖民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從而與政治發展相同步。丘吉爾本人雖不愿公開表示贊成,但他表示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實際上批準了這項行動。保守黨政府具體的政策方針包括四個主要方面:第一,鎮壓武力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民族主義運動。英國先后在馬來亞、肯尼亞和塞浦路斯打了三場殖民戰爭;阻緩了這些殖民地的非殖民化進程。第二,組建殖民地聯邦。政府試圖通過按地域將殖民地組合起來,增強其經濟活力和實力,延續英國的殖民統治。丘吉爾政府組建或計劃組建的這類殖民地聯合體包括中非聯邦、西印度群島聯邦、馬來西亞聯邦等。第三,推動殖民地發展。政府增加對殖民地的發展援助,擴大貿易往來,改善殖民地的社會經濟狀況,化解移民涌入英國的問題。第四,繼續殖民地自治進程。政府對一些社會發展水平較高并得到其認可的殖民地,提供向自治過渡的條件和幫助,并批準其中部分殖民地的自治。從總體上看,丘吉爾政府在有形帝國政策和無形帝國政策方面具有不同的特色:對于有形帝國,其政策富有靈活性和開放性;對于無形帝國,其政策則較為強硬和僵硬。此時,英國的殖民政策與外交政策的配合更加密切。在維護無形帝國方面,丘吉爾政府在主觀上希望保持英國在海外的責任和義務。政府內有兩種主要的立場。一種立場是要求英國削減在海外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以應付嚴重的財政危機,但所采取的步驟和方法應當十分小心謹慎。財政大臣民R.A.特勒指出:政府面臨的財政危機“比1949年嚴重,而且在許多方面比1947年還要嚴重”。當時的財政赤字每年增加約七億英鎊。巴特勒提議減少赤字的途徑是削減進口、采取貨幣調控措施、大幅度減少政府支出。他特別指出必須削減國防開支,其辦法是削減英國在海外的駐軍規模。當時英國軍隊的官兵人數多達85萬人,國防開支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過重的軍費負擔造成英國經濟競爭力的不足,在獲取民用工程合同方面已經落后于德國和日本這兩個戰敗國,所以英國急需增加對國內的投資,以爭取貿易的盈余。財政部認為,只有減少國防開支和海外負擔才能實現這個目標。但是,政府內也存在另一種立場,并且為丘吉爾本人所賞識,即堅決主張英國繼續承擔作為世界主要大國的責任和義務。持這種立場的閣員以住房大臣哈羅德·麥克米倫和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為代表。麥克米倫堅稱,英國前途取決于“我們保持一個大國地位的能力”,英國經濟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世界各國對英鎊的信心,削減英國的海外責任只能是有害無益。再者,英國應更充分地依靠英帝國的資源來進行經濟恢復。英國要從英鎊區內獲取原材料和食品供給,減少和取代從其他地區的進口。他強調說,能否大膽地表明英國的政策是重振英國人的自豪感和信心的關鍵,因為“這是一個抉擇:是滑向卑鄙和無聊的社會主義,還是向第三大英帝國邁進”。艾登也反對英國從海外撤退,堅稱英國外交的目標就是保持英國的世界強國的地位,維持宗主國的最高生活水準。更重要的是,若英國退出,蘇聯就會乘虛而入,英國的國際地位必然受到負面的影響。他說:“顯然,只要我們削減我國承擔的責任……我國在英聯邦的領導權、對歐洲施加影響的地位和我們與美國的特殊關系,就會受到損害。”安東尼·艾登英國軍方支持麥克米倫和艾登的上述立場,指出英國只有維持其“作為美國在世界事務中的主要伙伴的全部地位和影響”,英國的經濟地位才能恢復。英國不能放棄軍事強國的實力和地位,“我們的生活水準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我國的大國身份,這也依賴于對于我國強大實力的宣示。正是在這方面,我們的軍隊,特別是海外的駐軍,做出了貢獻”。丘吉爾在埃及問題上也顯示了強硬的態度:“在事關重大的事務和原則問題上,我們不應懼怕談判的失敗。這比向埃及或美國示弱屈服要強得多。”在這里,包括丘吉爾在內的內閣成員表達了對于維護無形帝國方面的堅強決心和立場。但是,政府無法協調的一個核心問題或無法解決的一個矛盾是:出于財政考慮,英國應當減少在海外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出于戰略考慮,英國則應當維持在海外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這一點,在政府于1952年發布的《全球戰略文件》中得到了清楚的闡釋。三與此同時,以丘吉爾為首的保守黨政府在對待有形帝國,尤其是在殖民地自治和獨立問題上,發生了重大轉變,由殖民主義的捍衛者變為非殖民化的實施者。事實上,丘吉爾政府不僅承認了工黨政府對印度、巴基斯坦、錫蘭、緬甸獨立的安排,而且還在一些地區繼續其尚未完成的工作,其例證便是黃金海岸和蘇丹。黃金海岸是丘吉爾政府應對非洲非殖民化的第一塊試金石。1951年2月5~10日,黃金海岸殖民地進行了歷史上的第一次普選。令英國殖民當局感到沮喪的是,與英國殖民當局作對的人民大會黨獲得勝利,當時尚在獄中的該黨領袖恩克魯瑪成功當選。對于英聯邦的未來,丘吉爾政府面臨一個重大抉擇:將獨立的原英屬非洲殖民地納入英聯邦當然符合英國的利益,那么是否授予它們完全的英聯邦成員國地位呢?顯然,英國擔心英聯邦的原有性質再度發生重大變化,以至于導致該組織的解體或英國領導地位的喪失。政府內部討論了建立“兩級制”英聯邦成員國組織結構的可能性,擬議將二戰后新獨立國家列為二等成員國。但這個不平等的“兩級制”最終未予實施,英國不愿承擔這些新獨立國家拒絕英聯邦的后果。加納的首任總理,夸梅·恩克魯瑪于是,1952年2月9日,殖民大臣利特爾頓提議對黃金海岸的憲法做必要的修正,其要點如下:  1.行政委員會領導人的名稱應改為總理。  2.總理人選由總督決定,但需得到立法會議的批準。  3.行政委員會可選用內閣的名稱。  4.總理在內閣中的位次僅低于總督(或管理政府的官員),并在總督缺席時主持內閣工作。  5.總督須與總理磋商以后方可任命非洲人擔任部長并決定其所負責的部。總督無權單獨行使以上權力,而且以上任命須交立法會議批準。利特爾頓在備忘錄中還特別指出,以上的修正是工黨政府殖民大臣、黃金海岸總督查爾斯·阿登—克拉克與恩克魯瑪在上一年的一次會晤中達成的共識,相當于英國做出的一項承諾,“從這項承諾上的倒退,將不僅否決了英國的一項協議,而且還不可避免地會引起這樣的推測:女王陛下的新政府決定修改對黃金海岸的政策”。利特爾頓強調,保守黨政府有必要繼續推行工黨前政府的有關政策,而任何阻礙這個進程的企圖都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2月12日,在丘吉爾主持下,內閣開會討論利特爾頓備忘錄。利特爾頓在會上重申這些憲法修正是他的前任代表英國做出的一項正式承諾,黃金海岸總督也力促政府批準這些修正條款。內閣會議提出兩點意見:第一,利特爾頓備忘錄中所提的第4點修正含義不夠明了。內閣建議改為:“當總督不在殖民地時,管理政府的官員的位次應居于總理之前,主持內閣工作”。第二,聯邦關系大臣伊斯梅勛爵主張在這些修正公布之前,應向南非聯邦政府做解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會議最后批準了對第4點的修改。次日,丘吉爾又在致利特爾頓的備忘錄中對第4點做了更明確的修改:當總督不在時,副總督須行使總督在黃金海岸內閣的職權,主持其工作。盡管丘吉爾實際上默認了工黨政府的政策,但他卻不愿公開承認。他在這次內閣會議之后起草的致南非總理的一封電報中說:“我希望你能看出,所做出的有關黃金海岸的決定是我們接手之前決策的結果。”由于某種原因,該電報并未發出。這封電報稿反映了丘吉爾的矛盾心態和處境:既無可奈何地順應非殖民化的潮流,批準黃金海岸走向更高程度的自治,同時又不愿損害自己的帝國捍衛者的形象,拒絕公開承擔責任。總督阿登—克拉克不得不釋放恩克魯瑪,任命他為“政府領袖”/(Leader of Government Business/),次年又任命他為總理/(Prime Minister/)。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恩克魯瑪的總理名稱在英文中與首相名稱相同,具有巨大的象征意義。英國在事實上已承認該殖民地具有成為英聯邦成員國的資格和可能性。其目的是使恩克魯瑪成為一個較溫和政黨的領袖,避免更為激進的人物或政黨取而代之。英國政府還規定:總督在任命非洲人擔任內閣部長之前,需與總理進行磋商。1953年夏,英國方面意識到,不可能在保持英國最終決策權的情況下滿足黃金海岸民族主義者的政治要求,英國所能期望的最多只能是保持英國的影響。因此,黃金海岸的獨立不再是原則問題,而只是時間問題。這些措施顯然使英國方面感到放心和滿意。同時,英國殖民部官員擔心黃金海岸行政系統的本土化存在風險,認為條件還不夠成熟,會造成消極的后果,因為這個殖民地“并沒有大量作風正派的中產階級存在,也沒有充足的人才和經驗來保護平民免遭那些缺乏經驗的、精神境界低下的政客的剝削,而這些政客正是由平民選舉才獲得權力的”。但是,殖民部此時在政策上并無其他更好的選擇。于是,在1954年,英國在黃金海岸進一步實施政治改革,擴大立法會議,全部立法會議成員實行直選制;行政委員會改為完全由非洲人組成,原先的3名歐洲人委員退出。這種完全由非洲人組成的行政機構,在非洲的英屬非移民型殖民地中還是第一個。1955年,恩克魯瑪宣布,人民大會黨爭取在1956年內實現黃金海岸的完全自治,成為英聯邦的成員國。恩克魯瑪的人民大會黨在當年大選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所得席位超過了其他政黨的總和。1956年7月,人民大會黨又一次獲得大選的勝利,獲得57/%的選民支持,在104個席位中贏得71席。恩克魯瑪隨即決定在1957年獨立,國號為“加納共和國”。1956年8月,恩克魯瑪在國民議會上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說。他說:“我相信,整個議會都會意識到這是個莊嚴的時刻。未來的幾代人將回首對我們做出評判,我祈求我們今天所說所做不會讓他們做出不好的評判。我們已站在獨立的門檻上,只有一步之遙我們就能進入門內跨入一個全新的世紀。在我們與我們的目標之間沒有什么阻隔,除非是我們自己的愚蠢,我們的動搖,我們的不寬容,我們彼此之間的懷疑和不信任。所以,讓我們拋棄個人的敵意,今天帶著對這個莊嚴時刻的深厚感情共商大計。”1957年3月6日,加納共和國如期成立,并成為英聯邦的第9個成員國和聯合國的第81個成員國。人民大會黨組織新政府,恩克魯瑪出任獨立后的首任總理。加納還是在非洲的英屬殖民地中第一個贏得獨立的國家,直接引發了第三次非殖民化浪潮。蘇丹自1899年起由英國和埃及共管,實際上由英國實施殖民統治。二戰結束后,工黨政府于1946年向蘇丹民族主義組織做出讓步,宣布承認蘇丹人民的自治權。埃及政府卻以實現“尼羅河谷的統一”為由,拒絕承認蘇丹的自治權。1947年,英國駐蘇丹總督羅伯特·豪宣布進行政治改革,給予蘇丹更大的自治權,決定制定一部憲法,舉行蘇丹立法會議的選舉。國家烏瑪黨1948年11月,蘇丹立法會議選舉如期舉行,蘇丹兩大民族主義政黨之一的國民黨/(Umma Party/)獲得議會中的多數議席,該黨主張蘇丹獨立;但另一大黨民族陣線黨/(Ashigga Party/)主張與埃及聯合,抵制和反對大選,在一些城市組織反英示威。當時,蘇丹屬英國外交部管轄。英國外交部從國際戰略出發,力圖盡快在蘇丹實現自治,擺脫這塊沒有多大戰略價值的是非之地。1950年9月,兩大政黨達成妥協,決定就獨立或與埃及合并問題舉行公民投票。12月,立法會議通過決議,要求英國和埃及在1951年給予蘇丹完全的自治權。1951年4月7日,羅伯特·豪總督表示要“充分考慮”立法會議的決議,并成立一個包括所有政黨(民族陣線黨除外)在內的委員會,負責就自治問題提出建議。但埃及在聯合國采取的行動,給蘇丹的前途帶來了新的變數。1951年10月15日,埃及要求安理會審議埃及與英國之間的1936年條約,譴責英國與埃及共同統治蘇丹的做法,要求英國撤出蘇丹,宣稱埃及擁有對蘇丹的主權,并計劃將蘇丹并入埃及。英國政府隨即表示英國不會撤出蘇丹,蘇丹立法會議也譴責埃及企圖兼并蘇丹的計劃。1951年11月8日,英國外交部通知蘇丹總督羅伯特·豪:英國政府希望蘇丹“應當在1952年年底之前……[確立]自治的必要基礎”。英國內閣決定由外交大臣艾登發表一項表達上述希望的聲明。11月15日,艾登在下院宣布:英國打算在1952年年底授予蘇丹自治權,從而基本上確定了蘇丹自治的時限,并在1954年舉行關于獨立問題的公民投票。1952年10月,丘吉爾政府授權蘇丹總督頒布了蘇丹民族主義者起草的《自治法令草案》,規定內閣完全由蘇丹人組成,對經選舉產生的議會負責;內閣無權處理外交事務和管轄南方各省,也無權宣布緊急狀態,以上這些方面的權力保留在總督手中。1952年7月,埃及的法魯克王朝已被推翻,埃及不再堅持蘇丹是它的一部分。1952年10月29日,埃及政府與蘇丹主張獨立的政黨就自治和全民公決問題達成協議。1953年年初,蘇丹的政治發展出現了一個重大突破。英國與埃及結束了相互爭論和攻擊,在蘇丹的前途問題上形成了共識。2月12日,兩國簽署了《開羅協議》,規定:1.盡早舉行議會選舉,以選出全部由蘇丹人組成的議會。選舉由混合選舉事務委員會/(Mixed Electoral Commission/)進行監督。委員會的組成為:蘇丹人3名、英國人1名、埃及人1名、美國人1名和印度人1名(兼任委員會主席)。2.在實現完全自治之前設有一個過渡期,時間不超過3年。過渡期的作用是使蘇丹人民在自由和中立的環境中行使其自決權。3,設立特別委員會,其職能是在3年時間內完成行政、警察和軍隊“蘇丹化”的工作。4.舉行立憲會議/(Constituent Assembly/)選舉,以制定憲法和選擇蘇丹的前途:選擇一是蘇丹與埃及建立某種形式的盟邦關系;選擇二是蘇丹完全獨立。2月17日,艾登就協議中蘇丹的“完全獨立”做出解釋,指出這包括蘇丹選擇以任何形式與任何國家建立任何形式的關系的“自治權”。實際上,英國是不愿將蘇丹的選擇范圍限制在協議中的兩種形式之內,而希望蘇丹能與英國保持某種形式的關系和聯系。不久,混合選舉事務委員會成立,議會選舉也在11月舉行。親埃及的民族聯盟黨/(National Unionist Party/)獲勝,贏得組建政府的權力。由于蘇丹處于與其他非洲殖民地相類似的社會發展水平,因此,蘇丹的自治進程對其他非洲殖民地更具有影響力。丘吉爾稱蘇丹是非洲自治進程步調的確定者,他說:“當然,這里發生的事情為我們就整個非洲和中東的事務確定了步調。”這樣,蘇丹自工黨政府時期開始的非殖民化進程,在保守黨執政時期并未發生逆轉。蘇丹還是丘吉爾任首相期間唯一獲準獨立的殖民地。1954年1月1日,蘇丹的首屆議會開幕。1月9日,民族聯盟黨領袖愛資哈里為首的蘇丹政府組成,標志著完全由蘇丹人組成的政權行使執政權的開端。這一天也被定為“約定日”/(appointed day/),作為1953年《開羅協議》規定的3年過渡期的開始。此時英國在蘇丹的行政官員、軍警和技術人員約有1100人,開始有序地撤離,其留下的空缺由蘇丹人填補。但是,權力移交的過程并不平靜。首先,北部占統治地位的阿拉伯人與南部發展滯后的黑人之間缺乏共同的民族國家認同感。阿拉伯人說阿拉伯語,信奉伊斯蘭教;黑人說非洲土語,信奉傳統宗教或基督教。黑人普遍對前來取代英國進行統治的阿拉伯人存有戒心,導致摩擦不斷。其次,執政的親埃及的政黨與在野的主張獨立的政黨矛盾尖銳。盡管如此,蘇丹的獨立進程并未中斷。英國與埃及決定結束共同管理蘇丹。1955年8月30日,蘇丹議會決定就蘇丹前途問題舉行公民投票,邀請捷克斯洛伐克、印度、挪威、巴基斯坦、瑞典、瑞士和南斯拉夫等七國派遣代表來蘇丹監督公決。同時,蘇丹方面要求英國和埃及撤出駐軍,得到兩國的積極回應,同意在11月12日完成撤軍。12月19日,蘇丹議會在沒有舉行預定的公決的情況下,宣布蘇丹獨立。1956年1月1日,蘇丹共和國正式建立,得到了英國、埃及租國際社會的承認。不過,由于英國方面的原因,蘇丹在脫離英帝國的同時并沒有加入英聯邦,而是很快成為阿拉伯聯盟和聯合國的成員國。  四應當強調的是,丘吉爾政府的非殖民化不僅僅是英國單方面調整殖民政策的后果,殖民地的民族主義運動也發揮了十分重要和關鍵的作用。我們認為,導致丘吉爾政府繼續非殖民化進程的因素多種多樣,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第一,民族主義運動對英國的殖民統治造成巨大的沖擊。二戰后,殖民地的民族主義運動風起云涌。在很大程度上,殖民地的獨立主要還是通過殖民地人民的斗爭實現的。顯然,如果不是諸如甘地領導的印度民族主義運動、肯尼亞的“茅茅”運動和恩克魯瑪為首的黃金海岸(加納)人民大會黨的不懈努力和奮斗,英國肯定不會主動退讓。而且,已經獲得獨立的英屬殖民地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印度總理尼赫魯在聯合國等國際場合嚴厲批判英國殖民主義統治,給殖民地民族主義運動以強大的鼓舞,給英國政府施加了強大的壓力。英國被迫與聯合國托管理事會等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提供有關的資訊。因此,可以說在非殖民化過程中,民族主義運動起了關鍵性的發動和推進作用。第二,英國的國家利益是決策的基礎。丘吉爾政府認為通過政策的調整和改變,可以向殖民地民族主義運動和人民表達其“善意”,避免民族主義者采取激進的對策,在最大程度上維護英國的利益,并能爭取到此后與獨立后的國家繼續保持合作關系。例如,在第二次非殖民化中獲得獨立的馬來亞和黃金海岸,都是英帝國中較富庶的殖民地和賺取美元的主要來源地,是維護英鎊區收支平衡和金融穩定的主要砝碼。因此,保守黨政府在移交權力時都要求它們留在英聯邦和英鎊區之內。第三,冷戰的新形勢促使英國調整其政策。隨著斯大林的去世和蘇聯內外政策的變化,冷戰的形勢也發生了變化。東西方的軍事對峙和對抗告一段落,其爭奪的重點轉向亞非地區。英國外交部十分擔心蘇聯勢力在非洲的擴張,殖民部則力圖避免蘇聯與殖民地民族主義組織的聯合。英國的策略是利用其在非洲的勢力,搶占先機,控制殖民地政治發展和變革的主動權,以非殖民化對抗蘇聯的社會主義化。丘吉爾政府認為,自由開明的殖民政策是對蘇聯勢力的“建設性回擊”。在這里,非殖民化成了西方的一種冷戰手段。第四,反殖民主義運動成為世界潮流。除了在英、法等幾個歐洲殖民國家之外,殖民主義遭到普遍的反對和抨擊。不僅殖民地人民大力反對殖民統治,爭取自治和獨立,而且他們的斗爭得到了世界上各種政治力量的支持和同情。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堅決反對殖民主義,以印度為代表的新獨立國家也在各種場合嚴厲抨擊殖民主義,甚至美國也對殖民主義不抱好感。艾森豪威爾政府此時更是確信,英國等歐洲殖民帝國的終結已為時不遠,要求英國采取相應的措施。英國最終意識到殖民主義“越來越不得人心,使用武力予以維護也不再是一種現實的政治”,而且英國在維護帝國方面已經不能指望得到盟國的支持。第五,英國的資源和力量已經難以維持龐大的帝國體系。二戰中,英國的經濟實力遭到重創,自18世紀以來第一次成為債務國,戰后的重建亦需要依靠美國的援助,而且英國在1945~1979年之間的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其他西方國家,淪落為二流國家。英國的軍事力量更是不堪重負。按照慣例,二戰結束后,軍隊大量復員,但英軍同時要承擔北約的防務和英帝國的防務以及其他的任務。僅在帝國之內,英軍就先后在馬來亞、肯尼亞和塞浦路斯開戰。而在巴勒斯坦,英軍難以應付猶太武裝組織的襲擾,被迫撤離。英國國防部、財政部和外交部在一份照會中承認:“對于茅茅運動這樣的災難,對付它遠比預防它要花費巨大。”此外,英國的行政體系也遭遇難以克服的困難。當時,殖民地的工作被稱為“衰亡的行當”/(dying service/)。在殖民地工作的行政官員士氣低落,殖民部招收新雇員的工作難以進行。1951年,英國的西非殖民地行政官員缺員率高達34/%,而到1955年,這個比率更是增加到83/%。艾森豪威爾與丘吉爾在這里,我們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對殖民地而言,殖民化是在西方列強的強制性外力作用下完成的,而民族主義的興起同樣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外部影響的結果。首先,社會主義陣營給予殖民地人民的獨立斗爭以精神和物質上的支持,培訓民族主義領導人和軍事指揮員,提供軍火,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宣傳。當然,蘇聯這樣做,其目的主要是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相對抗。一些原先的殖民地獨立后仿效蘇聯在政治和經濟上的許多做法,如埃及、索馬里等,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對外國資本控制的經濟部門實行國有化。不過,對此也不宜過高估計,英屬殖民地獨立后大多留在英聯邦內,卻沒有一個新獨立國家真正加入蘇聯陣營,而且除埃及、南也門外均未與蘇聯簽訂友好同盟條約或加入經互會。其次,法國殖民地的非殖民化運動與英國殖民地的非殖民化運動相互影響,其作用十分明顯。二戰后美、蘇取代英、法等老牌西方列強,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英、法等老殖民帝國的崩潰是這種權力中心轉變的必然結果。二戰后,英國在撤出帝國屬土方面邁出第一步,于是便有了19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義者受其鼓舞,1954年成立的民族解放陣線開展武裝斗爭,給法軍以沉重的打擊;而法屬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解放運動又給予英屬黃金海岸人民以巨大鼓舞,使之率先在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贏得獨立,在1950年代后期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接著,從西非波及非洲各地和世界其他地方,在1960年代初掀起規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尼赫魯再次,西方的殖民化無意中起到了“社會動員”的作用。這種外來影響表現為:通過開發殖民地,宗主國創造了一種促使殖民地人民起來對宗主國的統治提出挑戰的條件。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與外部聯系的加強和都市化的進行,使眾多殖民地人民脫離原先的生活環境和文化氛圍,接觸新的思想和觀念;殖民地黑人青年在歐洲大戰中走上戰場,打破了對白人的迷信,獲取了種族平等的觀念;教會和其他機構辦的學校使當地人有了掌握外來思想文化的機會,非洲的民族主義領導人大多有在這些學校或在西方國家的學校中接受教育的經歷。從這個意義上說,殖民主義敲響了自己的喪鐘。1954年至1962年的阿爾及利亞戰爭那么,保守黨的政策只是對工黨政府政策的簡單延續嗎?答案是否定的。保守黨對帝國堅貞不渝,絕非像工黨那樣對帝國的衰亡保持冷漠。在具體政策表層的下面,保守黨的政策原則是在對殖民地的要求做出某些讓步的情況下,盡量維護英帝國的殖民統治,盡量保持傳統的宗主國—殖民地的關系性質。其政策方針是可以將內政權力移交給當地人,但英國應當繼續控制其外交和國防。保守黨政府認為,對地域較小的、自我生存能力不足的殖民地(主要指在非洲的殖民地),英國應當提供保護和控制,不能輕易交權。其原因有兩點:其一,防止殖民地獨立之后成為敵對勢力的同盟者和犧牲品;其二,防止英聯邦的成分和性質由于大量成色較差的成員國的涌入而發生劇變,于英國的國際地位無益。遲至1954年,英國政府仍然認為約二十個殖民地不適合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而在未來20年可以批準獨立的殖民地名單中也只有黃金海岸、尼日利亞、中非聯邦、馬來西亞聯邦和尚未成立的西印度聯邦。政府內部還討論了將英聯邦成員國分為“兩個層級”的可能性。事實上,英聯邦中的老成員國與新成員國之間的待遇確實存有差異。自1948年起,英、美兩國政府決定與英聯邦老成員國分享軍事情報和敏感信息,南亞的新成員國則不在此列。因此,丘吉爾政府在允許殖民地自治方面較為寬松,但對殖民地獨立卻嚴加控制,甚至不惜動用軍事手段進行鎮壓。無論如何,丘吉爾在相當程度上順應了非殖民化的潮流,未全力中止其進程。雖然沒有一個殖民地在他第二屆首相任內獨立,但他仍批準了黃金海岸的自治和蘇丹的獨立。這個重大改變發生在一生為帝國事業奮斗的資深政治家身上,的確非同尋常、耐人尋味。我們認為,造成這種改變的原因除了以上各種原因之外,就丘吉爾個人因素而言,還在于:其一,丘吉爾將英國國家利益置于政府決策的優先位置上。直到二戰結束為止,丘吉爾始終認為英帝國與英國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任何對英帝國的損害也是對英國利益的損害。但在1950年代初,帝國在經濟、軍事上已成為英國難以承受的負擔,對殖民地民族主義運動的鎮壓,不僅消耗了英國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而且在國際上明顯是處于“失道寡助”的境地。丘吉爾政府已認識到以傳統的殖民統治方式維護帝國對英國國家利益不利,必須加以改變。其出路在于允許英屬殖民地在逐步形成自立能力的基礎上,在英聯邦之內實現自治和獨立;將英帝國平穩地過渡到英聯邦;英國的控制方法亦由直接的政治統治、經濟剝削和軍事占領變為較間接的經濟、文化控制和保持一定的政治、軍事影響力。這樣一來,英國既可以卸掉包袱,又可以以新的形式維持其原有的地位和影響力,從最大限度上維護和實現英國的國家利益。其二,丘吉爾在冷戰中的立場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眾所周知,丘吉爾一貫堅持反對蘇聯的立場,積極策動和支持對蘇聯陣營的冷戰,他的那篇富爾頓“鐵幕”講演更是聞名遐邇。英帝國所屬的殖民地是對抗蘇聯陣營的主要力量之一,也是最薄弱的一個環節。蘇聯、東歐國家公開支持各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一些殖民地的共產黨組織也展開武裝斗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壓制殖民地自治和獨立的要求,就有可能將它們推入蘇聯勢力范圍之內。因此,在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運動的壓力下,丘吉爾采取了兩大對策:一是堅決打擊游擊活動,堅決消除威脅英國戰略利益和白人移民利益的反抗行動;二是對有條件的殖民地的自治和獨立要求予以批準,對殖民地提供經濟援助,幫助改善其經濟、社會狀況。在與艾森豪威爾總統討論英美防務關系時,丘吉爾特地提到了東南亞的嚴峻局勢,他提議:“當務之急是討論在太平洋地區建立一個堅強的反蘇陣線的方法和途徑。”他的內閣在一份文件中提出英國的戰略政策的目標包括:“與英聯邦和我們的盟國一道阻止共產主義的傳播”和“在我們的殖民地和海外屬土確保安全并建立穩定的統治”。結果,英國殖民地獨立后,除極個別外,均留在了英聯邦內,無一加入蘇聯陣營。最后,丘吉爾將維持英美特殊關系視為英國對外關系的基石。二戰后,美國仍然堅持反殖立場,艾森豪威爾、杜勒斯等人多次明確要求英國在非殖民化方面拿出具體行動來。盡管丘吉爾沒有明確接受美方的建議和要求,但是他明白英國在中東、遠東等地的防務中需要得到美國的支持與合作。因此,英國需要在殖民地問題上做出一些姿態并采取某些行動,才能更好地與美國保持和發展關系。丘吉爾極為重視英美關系,他第二次出任首相之初便訪問美國,當面向杜魯門表達了發展兩國關系的愿望:“我們必須共同前進,各自盡最大的努力,為我們兩國的利益而理解對方的觀點和大量的分歧,我們將安然抵達目的地,并運用我們巨大的力量,將和平和希望帶給地球上苦苦掙扎的人類,并拯救他們。”總之,盡管丘吉爾在主觀上反對非殖民化,并運用各種手段延緩其進程,但他從英國的國家利益、冷戰局勢和維持英美特殊關系的需要出發,在相當程度上順應了非殖民化的潮流,實際上違心地成為大英帝國的掘墓人之一。而且,丘吉爾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對英帝國向英聯邦的轉型的繼續和完成,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自閉癥的發病率日益上升,這個特殊群體越發龐大,他們沒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社會交往能力,且相關研究顯示,相對其他先天性疾患,子女患有自閉癥給家長的生存質量帶來更為嚴重的影響。盡管醫學研究者在不懈地尋求對癥藥物,但自閉癥目前仍無藥可治。常用的藥物如鹽酸氟苯丙胺、β-阻礙藥物、營養類藥物等僅能緩解自閉癥患者的部分癥狀,并不能根治。病因研究方面,大部分相關研究者更傾向于基因缺損或突變導致自閉癥神經系統損傷,中醫將其歸于先天稟賦不足。先天腎氣化生后天胃氣,后天胃氣滋養灌溉先天腎氣,明末清初醫家彭子益提出:“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運輪行,輪運軸靈”。現代醫家李可理解為:“人身之中土即脾胃——中氣,中氣左升右降,斡旋不停,五臟得養,生生不息,此即運中土,溉四旁,保腎氣法。”理中湯出自《傷寒雜病論》,方中干姜、白術、人參、炙甘草四藥搭配可運土、溫土、補土;烏梅花開于冬,果結于秋,獨得先春之木味,稟冬令水陰之精,味酸澀,針對自閉癥患兒易哭鬧、煩躁、尖叫等相火離位,烏梅可將相火降歸北方腎水,水生木,木生火,心神則明,言竅則開;五味子五色五味俱全,可納五臟之氣而歸于腎,將脾土運化所生營養物質灌輸于腦髓,從而滋養神竅。因此,理中湯加烏梅、五味子可達到健運中氣,溫養腎氣,開竅養神的作用,從而改善自閉癥患兒先天語言、社交障礙等癥狀。中醫藥膳的的調理不僅僅是針對癥狀的的調理,而且還針對人的根本的一種調理,令患兒的食欲、睡眠、體質等與中氣、腎氣密切相關方面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上年末,開始各種年終總結和新年計劃。我們總結著“大事”,也計劃著“大事”,市場忘了背后那雙眼睛。為父母做的事兒,似乎永遠排在“大事”后,等有時間,等下一次,等年假,等有錢……還有兩天就是新年了,找來咪蒙的一篇舊文《父母在世時你一定要做的事》,里面介紹了一本書《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編著者是日本的“日本盡孝執行委員會”,也許讀過后,你會發現“你比想象中不孝”。也希望讀過后,有些事兒真能出現在你的計劃里……其實所謂孝順,就是做好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我的偏執在于,決不會允許“子欲養時親不待”這種事發生。by 咪蒙如果你日理萬機(忙著發呆刷微博打游戲泡論壇胡吃海喝什么的),只愿意撥出一分鐘看完這篇文章,那么,只看這個公式就好:假使你的父母現在60歲,父母余下的壽命是20年,并且你沒有跟父母同住,那么,你每年見到父母的天數,大概是6天,每天相處的時間大概是11小時,所以:20年×6天×11小時=1320小時也就是說,你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這是日本暢銷書《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最大的亮點,它就印在腰封上。書本身很易讀,字超少,一小時就能看完。帶著它在地鐵里,上下班途中就搞定了,唯一的壞處是,你被書中那些質樸的煽情所打動,弄得老淚縱橫,當心被視為神經病哦。其實論文筆,這本書夠爛的,選自一次征文大賽,寫作水準約等于小學生優秀作文。正因沒有動用任何修辭,全是日常小事,才格外能觸動心底最柔軟的部分。書里列出的55件事都簡單易行,為父母捶背、給他們做飯、教他們發短信、帶他們出國旅游、記下自己最喜歡他們的地方、問問他們的初戀故事、和他們一起看相冊、探尋他們的夢想、和他們煲電話粥、每年帶他們做一次全面體檢、記住他們的生日……好吧,容我問一句,能精確記住父母的生日有幾個人呢?更不要說上面列出的其他事,我敢下一個武斷的定義,能做到10件以上的都不多。你比你想象中更不孝。對的,我們有很多借口,工作太忙請不到假錢還沒賺夠……我們總以為自己還年輕,父母也不老,還有幾十年的時間跟父母長久相處,所以那些想為父母做的事,往往被無限期擱置了。本文選自《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相比之下,我們玩起來倒是只爭朝夕。我寫過一條欠扁的微博,“其實,我是一個特別悲觀的人,每一天都是抱著第二天是世界末日的心情活的。所以,一個月總有那么三十幾天不想做正事。看想看的電影電視、吃愛吃的垃圾食品、說想說的話、罵想罵的人……”上面這段話很多人有同感,但你知道嗎,我同樣也是抱著世界末日前一天的心情跟我的媽媽相處的。我跟她住在一起,每天我至少會花1小時專心陪她玩,吃飯的時候給她講笑話,談論新鮮的時事,告訴她八卦話題,在她面前我就是一個諧星。我會把身邊所有好玩的事搜羅出來,用搞笑的方式講給她,傾聽她每天做了什么喜歡什么煩惱什么,在她面前絕不玩手機,教她玩微博,帶她去吃西餐喝下午茶,陪她去商場買衣服,耐心地逛幾個小時,給她買衣服時我立馬切換到揮金如土模式……只要媽媽喜歡的事,我一定會狗腿地做~好吧,我承認,我給她掏耳朵,她總是哇哇叫說我下手太重;我給她剪指甲她也說我動作太粗魯簡直像殺豬;我幫她下載她喜歡的網文總會調侃她品味低下;在我的影響下,她也變得越來越“二”越來越不靠譜了——比如開餐館的朋友請我去吃霸王餐,邀請她去她死也不去,我說那我給你打包帶好吃的吧,鮑魚三文魚什么的。她說,這樣怎么可以呢,你太不像話了!打包一盒三文魚就可以了嘛。其實所謂孝順,就是做好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我的偏執在于,決不會允許“子欲養時親不待”這種事發生。有些事是需要立刻去做的,不是明天,是現在……這也是《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封面上的話。沒有人會忙到24小時抽不出一點空來,你沒空,是因為你還不夠在意。你真的看重一件事,再忙都有時間,哪怕父母在老家,你打個電話發個短信會死啊?容我說句煞風景的話,父母總有一天會辭世,不要以為回避這個問題,它就會自動消失。請別到父母將來有一天辭世,再哭哭啼啼地說那種廢話:“我還沒好好陪你們呢,我本來還想陪你們去旅行呢,我還沒跟你們拍全家福呢……”父母在世時你干嘛去了?父母是世上最愛我們的人,最怕我們受到傷害的人,最想見到我們的臉和聽到我們聲音的人。網上有段話蠻感人:父母吃最差的米坐沒有空調的公車,只為了給我們攢首付;他們費勁地學上網,只為和我們視頻聊天;他們每天盯著天氣預報看,只為了知道我們在另一個城市熱不熱冷不冷;他們總是隨身帶著手機,不是離不開手機,而是離不開我們……而我們干了些什么呢,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里就寫過,“父母親,對于一個二十幾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為你擋風遮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有一個公益廣告,引起很多人共鳴:永遠不要嫌棄你的父母行動遲緩,因為你永遠想象不出你小的時候他們是如何耐心地教你走路;永遠不要嫌棄你的父母學不會電腦,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在你小的時候他們是如何不厭其煩地教你認字。事實上,如何表達對父母的愛,我還是堅持自己狹隘的理解,給我們所愛的人,最好的禮物,就是耐心和時間。(選自作者博客)——《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節選教媽媽發短信 自從老媽買了手機以后,總是打電話問我怎么發短信。年過七十的人了,怎么學也學不會。她絮絮叨叨地抱怨:“說明書太難懂,想查的東西寫在哪一頁都找不到。” 我那段時間工作正忙,接了幾次電話就煩了: “您學會發短信又能怎樣?您能發給誰呀?” 那日以后,老媽沒有再打電話過來。我開始有點兒后悔,心想自己可能話說得太過分了。 沒想到幾天之后,收到了老媽的短信: “工作怎么樣啊?我會發短信了!” 我恍然大悟。老媽要學會發短信,就是想發給我。 我略帶歉疚地回信說:“了不起啊,您竟然給學會了。” 第二天老媽發來回復,有些驕傲地說:“是費了好大勁,不過總算學會了!” —— from 43歲·男性吃光媽媽做的菜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已經有十年了。雖然離得不遠,想回去隨時都可以,但正因為如此,回去的次數反而不多。而且每次回家都要胖上兩公斤,覺得每年回去一次就足夠了。真不明白,每次回家,老媽為什么總要做那么多的菜。蛋包飯、炸雞塊、青椒肉絲、燉肉湯……基本就是碳水化合物,肉、肉、肉。這種飯菜,完全就是運動員集訓時吃的營養餐,根本就當不了下酒菜。“你不用每次都做那么多好吃的。”雖然我說過幾次,但老媽根本不聽。“是啊,你早就不是小孩嘍。”老媽笑著,眼角的皺紋也一年比一年多。“你媽媽做的菜,最近老是這幾樣。”老爸緊跟著說道。老爸以前可是一直穿牛仔褲的人,這幾年在家里卻總是穿著運動褲。大概是因為孩子們都離家自立了,只剩下夫妻倆?日子過得單調又沒有緊張感吧。而且屋子里的顏色,感覺一年一年地在變黃變舊。老了。老爸老媽都老了,我也老了。但是,在爸媽的眼里,我還是少年時代的我。嗨,管他什么高熱量不高熱量,為了讓老媽高興,我就放開肚子,把她做的飯菜全都吃光吧。——from 35歲·男性1.花不出去的捶背券2.記錄愛3.那些兒時最珍愛的禮物4.為他們做飯5.教媽媽發短信6.讓我為你洗澡7.抱上外孫8.帶他們出國旅游9.記下自己最喜歡他們的地方10.說還是不說11.學會家傳菜12.定期舉辦家庭聚會13.問問他們的初戀故事14.回憶和他們吵些什么15.記得照全家福16.和爸爸出去喝一杯17.在自己生日那天送他們禮物18.陪他們舊地重游19.吃光媽媽做的菜20.投接球練習21.用手機拍下他們22.挽著爸爸的胳膊23.和媽媽逛街24.和他們一起看相冊25.問問他們的夢想26.和媽媽煲電話粥27.把他們的照片做成臺歷28.算算花在自己身上的錢29.探詢他們成為父母之前的人生30.問問自己會說的第一句話31.記得他們的結婚紀念日32.打聽自己出生時的故事33.買回他們最為珍視的東西34.問問他們相識的趣事35.把他們的生日寫在最容易看到的地方36.問問他們的煩惱37.問問第一次挨打的故事38.向他們求助工作上的疑難39.用有意義的錢請他們吃飯40.為他們定制衣服41.每年帶他們做一次全面體檢42.問問他們曾經擔心過自己的事43.跟他們一起享受愛好44.寫信感謝他們45.帶媽媽去聽音樂會46.帶他們去迪士尼樂園47.一起做年飯48.問問自己名字的由來49.和他們一起大掃除50.為他們拍DV51.鼓勵他們完成心愿52.為他們理發53.給孩子寫下他們的名字54.不要高估他們的承受力55.回家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是腸道。它是人體的“保護傘”,也是消化最重要的器官。因此,古人有云: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可見腸道的重要性。那么,腸道不好的人,身體會發出哪些信號呢?腸道不好的人,身體會發出3個信號,若沒有,說明腸道還算健康!1、噯氣即俗稱的打嗝,患者因胃腸蠕動減慢,食物消化吸收不完全導致產氣增多,造成經常打嗝影響生活。2、排便異常如果突然間,排便次數變多,并且,經常腹瀉,甚至便秘交替出現,此時,一定要警惕腸道健康。如果腸道發生了病變,還會出現黑便和血便。3、腹痛一旦腸道出現問題,容易出現腹痛的情況。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輕重不一。當腹痛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時,很有可能是腸道發生了病變,一定要盡早就醫。三件事,是腸道病變的“加速器”,勸你少做為好1、久坐久坐,對于人體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也會加速腸道病變。長時間靜坐,會導致腸胃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從而易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便秘等癥狀。一定要改掉這樣一個習慣,每坐下1小時,最好起來活動5分鐘。2、煙酒齊下有關報道曾指出,長期吸煙,對腸道,會產生長期且持續性的刺激,會直接導致腸道病變;而長期大量飲酒,容易導致腸道粘膜炎癥,影響腸道功能。因此,為了腸道的健康,盡量少抽煙,少喝酒,最好是能戒煙限酒。3、無肉不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成為“肉食”主義者。很多人,可以說是“無肉不歡”,愛吃肉,卻很少吃青菜。然而,研究表明,每日食用100克紅肉,可增加17/%的結直腸癌風險。而每日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就可增加18/%的結直腸癌風險。因此,長期吃肉者,也要高度警惕腸癌,切莫忽視。保護腸道健康, 要多吃二白,二黃1、山藥研究表明,山藥能促進消化道粘膜上皮細胞的增殖,使小腸粘膜厚度增加,并提升小腸中消化酶的活性。慢性腸炎患者,吃山藥是非常有益的。2、銀耳銀耳,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和吸水膨脹,有利于糞便的排出。銀耳自古以來就是很好的滋補食物,其中含有植物多糖,還有膠質,可降低身體的膽固醇,增強人體免疫力,還有很好的抗衰老、美容養顏的功效。3、小米小米粥,營養價值豐富,素有“代參湯”之美稱。其對身體有諸多好處,可養胃補氣血,防止泛胃和嘔吐,對抗瀉肚子、嘔吐、消化不良,有很好的幫助。4、胡蘿卜中醫認為,胡蘿卜“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有健食之效”。其含有豐富β-胡蘿卜素,易溶于脂肪,在小腸中,與脂肪微粒及膽汁結合后,會加速人體吸收。因此,烹調之后營養和口感會更好。想要腸道健康,堅持6件事1、充足運動日常生活中,無論有多忙,都應適當增加體育運動。研究報告指出,堅持運動6周左右,能改變人們的腸道菌群。以往不愛運動的人,如果能做到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左右,腸道內,丁酸鹽的水平就會增加。而丁酸鹽,是一種抗炎酸,它與預防腸癌、減肥和增強免疫力有關。2、喝卡斯尼根茶卡斯尼,也叫菊苣。其含有大量多糖類成分,其中以菊粉含量居多。其在卡斯尼中的含量豐富,高達15-20/%。而菊粉,也被稱為“益生素”。學名是多聚果糖或菊粉多糖,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它是雙歧桿菌的增殖因子,不被胃腸道消化吸收,而是直接進入大腸,優先被乳酸桿菌利用;產生醋酸鹽和乳酸鹽,降低大腸的pH值,從而增加腸道有益菌數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改善腸道內菌群環境。所以,日常喝點卡斯尼根茶,有改善腸道微環境,預防腸癌的發生。并且促進礦物質吸收,預防便秘。3、控制體重肥胖,會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肥胖者,脂肪堆積,還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妨礙正常消化,脂肪的代謝產物最終容易轉化為致癌物質。此外,肥胖者,膳食纖維攝入相對較少,而膳食纖維,有助于增強腸蠕動,有助于消化、分解脂肪,一旦,缺少缺少膳食纖維,還易發生便秘,增加直結腸癌的風險。所以,生活中,要注意,邁開腿,多運動,控體重,避免過于肥胖。4、補充維生素在素食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尤其是保護胃黏膜,能夠助其提高機體防御能力,同時還能夠促進局部病變區域的自我修復。適量補充維生素A,它能幫助在呼吸道和腸胃自然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細菌或有害物質直接侵害身體。維生素A的食物來源有胡蘿卜或每周吃1-2次動物肝臟。適量補充維生素C,它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有柑橘類、百香果等。5、按穴位四縫穴:屬于經外的奇穴,位置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的第二條橫紋的中央。經常用大拇指掐按此穴,可緩解消化不良、胃積食等癥狀,起到養護腸胃的作用。每日早晚各一次,每個手指各20下。6、敲打腰部兩側手握空拳,輕捶自己的腰部兩側,一邊敲打,一邊走路。腰部兩側,也就是帶脈的位置,每次敲打200下,每日一次即可。作用:能夠有效提高腸道的排毒能力,改善便秘的情況。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消息!Google全球基礎建設與能源部資料中心專案負責人 Mark Dolan今(11)天發表文章宣布,Google已於台南購地,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消息!Google全球基礎建設與能源部資料中心專案負責人 Mark Dolan今(11)天發表文章宣布,Google已於台南購地,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消息!Google全球基礎建設與能源部資料中心專案負責人 Mark Dolan今(11)天發表文章宣布,Google已於台南購地,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消息!Google全球基礎建設與能源部資料中心專案負責人 Mark Dolan今(11)天發表文章宣布,Google已於台南購地,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消息!Google全球基礎建設與能源部資料中心專案負責人 Mark Dolan今(11)天發表文章宣布,Google已於台南購地,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消息!Google全球基礎建設與能源部資料中心專案負責人 Mark Dolan今(11)天發表文章宣布,Google已於台南購地,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和中醫醫療體系成立於2010年,各家分院的院長實務行醫經驗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和中醫醫療體系成立於2010年,各家分院的院長實務行醫經驗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和中醫醫療體系成立於2010年,各家分院的院長實務行醫經驗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和中醫醫療體系成立於2010年,各家分院的院長實務行醫經驗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和中醫醫療體系成立於2010年,各家分院的院長實務行醫經驗

太空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